2025年7月11日至7月16日,色花堂成人网站
彭小兵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一行12人,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开展乡村治理专项调研与学术考察。近年来,百色市德保县、乐业县、凌云县和右江区的乡村治理成效显著,在乡村产业振兴、社会治理、文化传承、基层党建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富有研究价值。此次乡村治理的实地调研,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大力支持。
此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项调研的对象具有代表性,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定点帮扶联系的德保县巴龙村、保堂村、农豆村、老坡村、义备村,以及右江区永乐镇西北乐村、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等,调研村落在乡村治理的不同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和独特的成效,为乡村治理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样本。调研团队分成4个调研小组,每个小组负责2个村庄的实地走访,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细致考察农业生产、集体经济、农民收入、邻里关系、乡土风情、民族文化、边境贸易、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基层党建等情况,并与当地村干部、驻村帮扶干部、村民等不同进行座谈。


在与村干部的交流中,调研团队重点了解村级组织建设情况、基层治理的创新举措,以及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解决村民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详细询问了村庄如何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村民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的积极性,详细了解基层组织如何建立并运行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与驻村帮扶干部座谈交流时,调研团队重点关注国家和地方帮扶政策的落实情况、运行成效以及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了解驻村帮扶为乡村治理带来的新思路、新方法。他们认真倾听帮扶干部讲述在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的工作实际,掌握近年来的乡村治理成效和村庄发展状况。


在与村民的沟通中,调研团队走进田间地头、村民家中,亲切地与村民拉家常,了解村民的发展实际和村民增收情况,咨询村民对产业发展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询问对村级基本公共服务的评价和切身感受,把握乡村和村民在民族文化、优秀历史传统传承方面的做法和看法,深入了解村民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实惠,在村政与乡土文化活动的参与,在优秀传统民俗的传承等方面的详细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深刻感受到了近年来百色市部分农村社区的巨大变化。它们从过去的贫困与落后逐渐走向了今天的进步和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是广大基层干部的辛勤付出以及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调研团队从中也深刻认识到,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因此,乡村治理无需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同时,乡村治理需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和监督者。此外,调研团队也深刻体会到,学术研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才能获得第一手、真实、可靠的研究资料,产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接地气的研究成果。此次调研为彭小兵教授领衔的“中国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案例,也为重庆大学结合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实际进行公共管理学科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咨政服务和学科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